我院讲座教授巴曙松老师应邀出席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并担任主讲嘉宾
7月30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12期)于百度app、新浪财经、中国网等网络平台直播开讲,会议以《疫情冲击下新一轮信用扩张与宏观杠杆趋势》为主题,我院讲座教授、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老师作为主讲嘉宾,出席本期CMF线上论坛。
本次论坛中,巴老师发表了主题为《通过资本市场的制度创新将流动性引入新经济》的论坛发言,就当前宏观经济中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及制度创新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巴老师指出,在新冠疫情冲击前后,全球的资本市场、包括中国市场,都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波动。在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中,要防止资产市场大幅起落可能带来的系统性的风险,防止脱实向虚,通过政策引导来趋利避害。大公司在当前疫情冲击下仍有稳定现金流、相对风险较小,新经济行业也正适应未来发展方向。资本市场内部的新经济、龙头企业在疫情中起到领头作用,与实体经济深受影响的状况形成对比。
他认为,在此环境中,中国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正面临重大发展契机。我国内地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改革,有助于发展直接融资,把充足流动性引导到有强烈的创新型融资需求的新经济中。这些代表着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经济融资,将引入实体经济、推动发展,从目前趋势来看可能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巴老师强调,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上市公司加速、特别是以新经济为主导的直接融资和快速扩张的发展阶段,应保持平稳向好的趋势,在流动性宽松的条件下促进经济转型,利用好发展实体经济的时间窗口,促进资本市场金融体系及时识别新经济、实体经济中直接融资的需求,防范杠杆率上升带来的隐忧和风险。此外,也应加快发展直接融资,调整融资结构,通过适当的制度调整及创新,把充足的流动性引入新经济领域。
巴老师还进一步就“稳增长,稳杠杆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关系”这一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他认为,在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相对大的规模的今天,不能总是把国内循环、国际循环的讨论停留在商品领域,而是要把金融资源内循环和外循环的良性互动作为整个国内外互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来源:商学院
撰稿:林巧、曾谨瑜
审稿:孙思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