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器不支持.
背景
在上世纪的70—80年代,我国的经济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时期,当时的经济结构不合理,民营经济尚且处于起步阶段,管理体制的不合理导致国民经济增长缓慢,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改善。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1977年11月,邓小平到广东视察,在视察的过程中了解到边境地区的农民外逃出港的问题十分严重。据此,邓小平明确地指出:“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政策的问题,政策对不对头,是个关键。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这不是部队能够管的了的。”邓小平的此次视察讲话为经济特区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邓小平视察广东
相关视频
https://v.qq.com/x/page/n00208s76qa.html
诞生
1978年4月10日-5月6日,受国务院委派,国家计委和外经贸部组织考察组,对港澳实地调研。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仅一河之隔香港的工资是深圳的一百倍左右,于是便首先考虑在深圳的宝安地区划一块地方出来,提供特殊的政策支持以缓解“逃港”现象,促进经济的发展。
1978年4月邓小平在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今后八年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的规划要点》时,提到了进出口贸易基地建设的重要性,认为应该支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1979年1月-2月,通过广东省革委会的请示和党中央的决议,原则上同意关于宝安、珠海两县外贸基地党的规划设想。1979年4月5日-2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习仲勋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我们省委讨论过,这次来开会,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
经过一年多在政策上的规划和对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福建两省的实地考察,在1980年8月26日,批准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宣布在广东的汕头、深圳、珠海划出一定区域,建设经济特区。至此便完成了经济特区的建设和相关的立法程序,我国的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深圳、汕头经济特区
发展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举手表决的方式撤销广东省海南行政区,设立海南省,建立经济特区。作为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且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的海南经济特区并没有走上“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在生态立省战略方针的指导下,出台一系列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集约经济。同时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先后设立了洋浦开发区、海口保税区、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等,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竞争与合作,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到开放型经济的重大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又先后设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经济特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尔果斯经济特区。作为西部开发和建设的战略步骤,新疆两个自治区的建设在西部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缓解了我国目前地区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从更深的层面来说,有利于维护地方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团结。
喀什经济特区
特区曙光,历久弥新
建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大决策。事实证明,建立经济特区的思想和决策是完全正确的,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建立经济特区不仅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且在推进对外开放,引进境外资金、先进技术及管理经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方面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的作用。
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经济特区仍然发挥着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他们将引领中国的经济走向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