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它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背景
苏共二十大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弥漫着动荡不安的气氛,相继发生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波匈事件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1956年秋冬,在农村、工厂、学校都出现了一些“闹事”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急促,加上经济建设中冒进倾向的影响未能完全消除,一些社会矛盾突出起来。
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当时面临的主要是两大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党在这两大问题上一度发生严重失误。这两方面又相互影响,使探索过程出现严重曲折。
大跃进宣传画册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过程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认为1956年对经济工作中过急情况的纠正是“反冒进”。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提出了“大跃进”的口号。在社会主义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伟大胜利的情况下,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争取在15年或者更短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会上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任务和指标这造成了经济工作中的急于求成和急躁冒进,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此后,全国又开始了全民炼钢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而且交通、邮电、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也都开展“全民大办”,把“大跃进”运动推向了高潮。1960年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跃进”才被停止。
大跃进宣传画册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大跃进”使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作风遭受重创。它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公有化程度高,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的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至1961年粮食供给严重困难的原因。
相关视频
https://v.qq.com/x/page/y08654wdq19.html?sf=uri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大跃进”运动的最大失误是在建设速度上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大失误是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求纯。两者共同的教训,归根到底,是限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这启示我们,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